导 航
 
新闻聚焦

西安思源学院思政教育:多措并举练队伍 立德树人展风采

发布日期:[2024-03-18]文:刘吉发、刘义华 

      西安思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立足白鹿原大学城的发展实际,不断完善育人载体,全力聚合育人力量,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彰显了学校思政育人的思源特色,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思政力量。

党建引领发展,筑牢育人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发表五年来,我校思政教育的组织机构先后经历了从思政部建制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制的历史转变,形成了两年思政部阶段加三年马院阶段的“2+3”发展沿革。2021年1月学校根据“立德树人”的发展需要,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马院的国家标准来建设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三年来,学校党政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各部门给予了密切配合,学院获得了快速发展。

西安思源学院党委书记朱君强讲授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思政教育的领航作用,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建设的引领作用。学院设立党总支,下设两个教师党支部。同时,学院根据发展需要,设立了七部两所两室的内设机构,形成了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学院建立了总支委员会与院务委员会“两委合一”的管理机制,设立了教研部联合党支部,并把教师第一党支部建成为省级“样板党支部”,从而实现了学院组织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有效发挥了党建引领思政教育的政治功能。

      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门研究思政课建设,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学校培养“饮水思源,自强不息的应用型人才”发挥了价值塑造作用,从而形成了“坚守思想阵地,传播科学真理,引领社会风尚,聚焦立德树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全国标准为发展底线,以陕西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了我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学、科研、教研和社会服务四大任务,秉持求真务实、守正创新工作基调,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发挥名师效应,助力教师成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2名,已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350的师生配比。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6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人,中级职称教师35人。硕博学历占比已达82%,高职称占比已达21%,均已达到我校的两个平均比率。

西安思源学院思政教师参加思政“大练兵”省级展示活动

      学院自成立以来,立足“在马言马”的职能定位,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研究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全面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全面提高了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学院把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政治学习与业务提高统一布置、统一落实。全院教师通过理论研讨、周末讲堂、集体备课、学习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青年教师全程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学院因地制宜建立了“青年教师成长营”,充分发挥了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全方位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全国师德楷模曲建武教授在西安思源学院作专题报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义华荣获“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

      学院成立后,率先成立了“思原名师工作室”,并聘请了三位全国思政课教学比赛获奖者作为“客座名师”,充分发挥名校名师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示范效应”。学院成立三年来,持续开展常态化的“1+1”、思政教育大练兵活动,从“选题-定人-打磨-展示”四个环节入手,并邀请省内名师专家多次来校指导练兵活动,快速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院连续三届先后有7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思政大练兵奖励,6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思政大练兵“教学能手”,青年教师史张丽荣获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教学标兵”称号,实现了我校思政大练兵省级“教学标兵”的历史性突破,从而彰显了我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院成立以来,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标准严格要求教师,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着力打造马院一流的师资队伍。学院率先邀请到全国师德楷模曲建武教授来校作专题报告,充分发挥国家级师德楷模对马院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引领作用,全方位构筑马院的师德高地。至此,马院形成了以陕西省“师德标兵”为代表的师德高尚的“名师队伍”,充分发挥了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今天的马院真正成了陕西省“师德标兵”与陕西省“教学标兵”双标兵汇聚的“标兵之家”。

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实效

      成果导向是OBE理念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提高学生理论思维能力为育人主旨,以开展大学生思维实践为有效途径,率先创办了大学生理论期刊《思原》(思想高原),现已出刊9期,发表学生理论文章157篇,这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一道亮丽的思政教育风景线。

《思原》期刊

      打造“三度一美”思政教学改革名片。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按照思政教育“八个相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断进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题改革。学院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殊要求,不断总结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形成了“三度一美”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题范式(即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坚持政治高度、思想广度、理论深度与教学审美化融为一体)。这一思政课教育教学主题性改革范式,已在相关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领域进行了交流推广,形成了思政教育教学的思源特色。同时开展“学为中心”研究与改革。立足教学主渠道、站稳课堂主阵地,教学坚持“内容为王”与“守正创新”,通过学习、研究“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树立“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步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

西安思源学院学生思政育人作品“我和我的坚持”荣获“大思政课建设”全国性奖励

      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立足于我校应用型大学的基本定位,不断探索应用型大学思政育人的特殊规律。2022年,学院率先召开了全国“首届应用型大学思政育人研讨会”,交流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应用型大学思政育人”已形成了每年轮流举办一次会议的常态机制,借此全国应用型大学思政育人联盟机制得以形成,这也是我校思政教育为全国应用型大学思政育人设定的主题定位。

      强化实践育人,建好思政实践基地。用好白鹿仓思政实践基地、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实践基地,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互联互动。继续用好延安、照金、马栏等红色资源,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基本内容、党的历史结论、党的历史经验、伟大建党精神贯通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院也在不断拓宽思政教育的育人渠道,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建立多个校外思政育人实践基地,指导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并成立“二十大精神”学生宣讲团,开展系列性校外宣讲活动。马院教师指导的学生实践团队受到社会好评、媒体报道和省上表彰。特别是我院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思政育人作品——“我和我的坚持”,首次荣获了“大思政课建设”的全国性奖励,学校也因此荣获央媒颁发的“优秀组织奖”,这代表着我校“大思政课建设”成效在全国得以彰显。

西安思源学院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宣讲团

      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教育部要求,开齐开足了本专科的思政必修课,全院72名专任教师承担着全校六门必修课和六门选修课的建设任务,形成了我校思政育人“6+6”思政课程群,学院教师平均年完成教学工作量270多学时,并形成了我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应有的质量保障体系。学院已把六门思政必修课建成了院级“金课”,并聚力把《思想道德与法治》建成了陕西省一流课程,从而实现了我校思政课“一流省级课程”的历史性突破。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三年来取得“三二一”的成绩。即三大突破、两大特色、一大彰显,构成了我校思政教育的显著成果:省级“样板支部”、省级“教学标兵”、省级“一流课程”的三大突破,创办《思原》期刊和形成“三度一美”教学改革的两大特色,思政作品“全国获奖”的一大彰显。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学、科研、教研和社会服务四大任务,秉持求真务实、守正创新工作基调,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文/刘吉发、刘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