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新闻聚焦

省级重点课题立项!我校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

发布日期:[2025-03-27]文:田俊倩 

       根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4年度立项名单的通知》,西安思源学院有64项课题获批立项,其中,由基础教育学院彭斌教授主持申报的《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现状调查研究》项目,获批重点课题立项,充分彰显了学校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的雄厚实力和高水平师资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

聚焦教师数字素养研究 取得阶段性成果

课题组开展交流研讨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现状调查研究》研究项目立足于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在信息获取、数字工具使用、数字教学资源应用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不同区域、学校类型、学科背景及个人特征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影响,探讨找出关键制约因素。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教师专业素养过硬、科研创新能力突出,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目前,课题组已完成阶段性成果《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估的策略研究》。该研究成果以科学性、总体性、发展性和可行性为原则,依据《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构建评估指工作系,通过专业人员和专项资金支持,逐步发展建设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评估的科学模型和智慧平台,由此推动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水平的发展。课题组成员展现出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思源学院教师团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水平科研能力。“课题组还将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实地考察调研、收集数据等环节,深入了解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彭斌教授表示。阶段性成果的取得,进一步彰显了思源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创新工作中的显著成效。

科研兴校理念引领 全方位保障项目高效实施

课题组开展交流研讨

       思源学院始终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方位的资源和政策支持。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教师团队展现出卓越的研究能力、严谨的学术态度,科研水平日益增强。“学校始终秉持‘科研兴校’的理念,注重为教师创造一个有利于科研的氛围和平台。周延波校长始终强调要将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推动学术成果转化,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服务社会、促进校企合作,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学术水平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为各类科研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激发了我们投身科研的动力和信心。”谈到学校对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支持,彭斌教授满怀感激。

       彭斌教授表示,学校为该项目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这些资源为项目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为数据分析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使研究结果更具权威性和可靠性。同时,学校在科研资金和激励政策方面也给予了极大支持,并定期组织培训会、交流会,为教师搭建了展示研究成果和开展科研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科研反哺教学 助力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

彭斌教授(左三)为课题组学生授课

       彭斌教授表示,课题组通过系统推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化,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助力思源学院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同时,作为省级重点课题,该项目研究成果也将为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提供策略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彭斌教授(左三)为课题组学生作指导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项目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育调研、数据采集等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学科建设方面,该项目在教育教学技术和数字素养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将推动小学教育学科研究方向的拓展,促进课程内容更新。在社会服务方面,项目通过对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全面调研,为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在校企合作方面,通过与多所中小学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平台和渠道。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彰显了学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担当。学校将秉持“科研兴校”理念,深化科研创新,推动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