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正式公布2025年度规划课题(重点课题)立项名单,由西安思源学院校长周延波教授主持的《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模式及路径研究》成功获批立项。这是学校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背景下,推动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走出去”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我校在民办教育国际化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服务国家战略 回应时代命题
西安思源学院校长周延波(左一)应邀参加中国—中亚峰会的中国商界会议,并与吉尔吉斯共和国中国—中亚峰会官方代表团成员文化部部长阿尔滕别克·马克苏托夫(右一)签署教育文化合作框架协议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化发展路径尚处于探索阶段。本课题立足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教育强国战略,聚焦民办高校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办学新模式。
课题以西安思源学院与吉尔吉斯共和国奥什国立大学“533合作模式”为实践样本,系统总结民办高校在跨国教育合作、文化传播、科研协同等方面的经验,旨在破解当前民办高校国际化进程中“重签约、轻落地”“重输入、轻输出”的现实困境,推动实现从“资源引进”向“文化共生”的范式转型。
高位推动 构建“中国方案”
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申报与研究工作,自2025年初启动申报筹备。校长周延波教授担任课题负责人,课题组主要成员有赵明宇副校长、张大卫教授、梁瑜霞院长、李晚春处长、杨礼赞老师、杨丹丹老师,成员涵盖教育管理、文化传播、国际交流、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
课题组采用“问题诊断→理论建构→路径创新→效果验证”这一科学严谨的逻辑链,结合文献研究、实证调查与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构建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的“中国方案”,为我国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实践提供具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理论模型和实践路径,推动我国民办高校国际化办学向更高水平迈进。
分步实施 打造“双向国际化”办学新范式
西安思源学院举行西安市“一带一路”外国留学生2023年奖学金项目奥什国立大学留学生开班仪式
奥什国立大学领导和专家看望在思源学院学习的吉国留学生
本课题将分阶段系统推进:第一阶段完成文献综述与调研工具设计;第二阶段面向全国30所民办高校开展问卷调查,并赴吉尔吉斯共和国合作高校实地访谈;第三阶段开展典型案例分析与国内外比较研究;第四阶段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第五阶段形成研究报告、政策建议和学术论文等系列成果,并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指导下全国推广。
吉尔吉斯共和国外交部长热恩别克·库鲁巴耶夫(右三)一行访问西安思源学院,周延波校长(左三)陪同参观校园
本课题将首次提出“双向国际化”办学模型,系统回答民办高校“为何国际化、如何国际化、如何可持续国际化”三大核心问题,为国家教育外交提供基层实践样本,为民办高校“走出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源方案”。
西安思源学院与吉尔吉斯共和国奥什国立大学召开2024中吉高校污水资源化利用国际交流会议
未来,西安思源学院将以此次立项为契机,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推动构建“中文+职业技能”“文化+产业”“教育+科技”融合发展的国际化办学新生态,为建设教育强国、提升中国教育国际话语权贡献思源智慧与思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