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新闻聚焦

思源学子延安行(三):杨家岭

发布日期:[2025-10-21]文:新闻宣传中心 

西安思源学院第三期延安精神研习营师生搭乘红色研学专列奔赴延安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陕西省立德树人工作指南》工作部署和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关于组织开展“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在学校党政领导的统筹部署下,学校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专门设立了延安精神研习营,精心组织师生分批前往延安,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2025年10月18日,学校第三期研习营354名师生搭乘“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红色教育专列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为期两天的思政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感悟延安精神,勇担强国使命。

研习营师生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杨家岭村。党中央在延安期间,这里是中共中央机关的重要驻地,产生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这里也曾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居住和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还是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的所在地。

  

研习营师生参观杨家岭老一辈革命家旧居

研习营师生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参观召开中国共产党七大的中央大礼堂

       当天下午,研习营的师生满怀崇敬之情来到了杨家岭开展实践研学。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旧居。窑洞内简陋的木床或土炕上铺着打补丁的粗布被褥,生活家具只有磨损发亮的木桌和一盏油灯。这些极其简朴的办公生活用具,让师生们真切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崇高风范,深刻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随后师生们来到中央大礼堂,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影响深远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引领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师生们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重温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学生管理副院长鲍彬前排(左五)带队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学生管理副院长鲍彬表示,“走进杨家岭,仿佛重见当年共产党人在艰苦环境中擘画民族未来的身影。这里没有华丽陈设,却孕育出一部部光辉著作,也见证了延安整风运动的求真务实,更沉淀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新时代的高校育人工作,正是要将这份“延安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破解工作难题,用“艰苦奋斗”引导青年扛起时代担当,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青年中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城市建设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管副院长张刚前排(右一)带队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

       城市建设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管副院长张刚表示,“杨家岭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光辉摇篮,是党的七大召开的神圣之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历史见证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坚守理想信念、扎根人民群众、矢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未来将坚持以延安精神为指引,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切实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学校整体发展大局注入更强动能。”

城市建设学院2025级环境设计专业(本)02班学生常颂扬谈研习感受

       城市建设学院2025级环境设计专业(本)02班学生常颂扬说,“我们要把延安精神落到实处。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深耕专业知识,摒弃浮躁、拒绝敷衍,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担当参与志愿服务、科创活动,把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发展与社会需求,用青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在知行合一中交出无愧于青春的答卷。”

商学院2025级数字经济专业(本)01班学生袁珈育戈谈研习感受

       商学院2025级数字经济专业(本)01班学生袁珈育戈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还能坚持学习、为理想奋斗,特别让人敬佩。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韧劲,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更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担当。以后我不管是学习还是遇到困难,都会想起这次看到的、听到的,提醒自己要更努力、更坚定。”

       研习营师生还先后瞻仰了王家坪、宝塔山、枣园等革命旧址,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通过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资料、现场教学等,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深刻体悟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