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2024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杨宇航
他是来自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2024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杨宇航,他热爱所学专业,敢于尝试、勇于突破,凭借“饮水思源 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在思源的培养下,他积极参加国赛、省赛等各类赛事,收获累累。在国家级A类赛事中,由他负责的项目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产学用(BUC)]一等奖;获第十二届“博导前程杯”全国电子商务运营技能竞赛总决赛本科组电子商务运营赛项特等奖;由他参与的项目获第十五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各类奖项2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2项;撰写并即将发表论文1篇。他综合测评成绩名列前茅,同时还担任班级团支书。当问及他所获荣誉的成功经验时,杨宇航的回答真诚而笃定:“这些都深深得益于学校的全力支持、系统培养和老师们毫无保留的指导。”

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2024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杨宇航所获部分奖项证书
在采访中,杨宇航说得最多的两个词就是“幸运”和“感谢”。他说:“我很庆幸自己来到了思源学院并如愿就读了自己热爱的电子商务专业。自入学起,周延波校长‘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就深深影响着我,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还特别为我们搭建了‘理论+实践’育人平台,多年来也始终深入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育人理念,鼓励我们积极参与竞赛,让我们在备赛、参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不仅如此,学校还为我们建立了设备齐全的电商实训室和优秀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并实施‘一赛一策’机制对我们进行精准指导。得益于学校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培养,让我实现了从专业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杨宇航语气真挚而坚定,“是学校的全力托举,赋予了我追逐梦想的底气和动力,让我最终得以站在更广阔的平台,实现了突破和成长。”

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2024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杨宇航(右六)负责的项目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产学用(BUC)]一等奖
杨宇航认为:“课本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落地。”所以自入校起,他就深耕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校的支持和老师的指导下,杨宇航给自己做了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在备赛、比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提升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沉淀和积累,由他负责并担任团队组长的项目最终在强手如云,被誉为电子商务领域顶级赛事的全国大学生“三创赛”舞台上脱颖而出,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产学用(BUC)]一等奖。他说:“奖项记录的是荣誉,而最温暖、最珍贵的是来自学校的支持、老师的指导以及和队友为之共同努力、共同成长的青春印记。”
回忆备赛时的情景,杨宇航特别提到了王锦和杨蕾两位教授。“从校赛的初露锋芒,到省赛的激烈角逐,再到国赛的巅峰对决,王锦教授和杨蕾教授都全程陪同、悉心指导。她们以各具特色的指导方式,共同为我们构筑了从理论认知到创新实践的完整桥梁。”杨宇航感慨道,“正是这座桥梁,让我们的创意得以跨越理论与现实的鸿沟,最终在国赛舞台上绽放光彩。”

王锦教授(后)对杨宇航进行赛前指导
王锦教授于杨宇航而言,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她不仅是杨宇航参赛的指导老师,也是他的专业课授课教师,杨宇航表示他对电子商务专业热爱的启蒙也源于王锦教授的课堂。“王教授知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课堂氛围极具感染力,她总是能将复杂的商业逻辑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实践,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在她的启迪下,我对电子商务专业也产生了深厚的学习热情与探索动力。在日常学习中,有任何关于学习的疑问,我都会主动去请教王锦教授,她也始终都是非常耐心地倾囊相授。作为‘三创赛’的指导老师,王教授更是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学术洞察力,从选题立意到商业逻辑的构建,她总是以敏锐的行业洞察与前瞻视角,引导我们突破认知边界,培养了我们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综合能力,使我们的解决方案既具有专业深度,又具备市场可行性,同时又给予我们充分的创新空间。这份融合了学术引领与创新启迪的双重师恩,已然成为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财富。”杨宇航言辞恳切,动情地说。

杨蕾教授(中)与思源参赛学子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产学用(BUC)实战赛全国总决赛现场
“杨蕾教授则是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温润的师者风范,为我们的项目构筑了坚实的竞争壁垒。竞赛筹备阶段,她经常与我们一起打磨PPT逻辑框架,无论是从PPT的视觉呈现,还是演讲语气的抑扬顿挫,她都给予了细致指导,使项目展示既具有专业深度,表达又具有传播效力和感染力。另外,在商品选品与服务人群定位这一关键环节,杨教授更是引导我们跳出固有思维,建立起‘数据驱动决策’的思维模式,确保项目立足真实市场需求,精准锁定目标客群并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杨蕾教授的指导始终贯穿着对卓越的追求,让我们的创新构想最终得以高质量落地。”杨宇航激动地继续说到,“无论是专业上的答疑解惑,还是比赛时的倾囊相授,甚至是人生道路上的迷茫点拨,两位教授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我们、指导我们。这份双重师恩也将引领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杨宇航表示,在思源像王锦教授和杨蕾教授一样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以言传身教展示了何为师者匠心,他们对学术的敬畏和对学生的关爱,照亮了一届又一届思源学子在思源成长、闪闪发光。

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2024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杨宇航(左一)在第十五届“挑战杯”陕汽集团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场
杨宇航热衷参加各类比赛,专业课成绩也从未落下。当被问及他是如何平衡好学业、比赛和班级事务时,作为团支书的杨宇航将这视为锻炼综合能力的最好机会。“我认为,关键在于日常的规划、执行和自律。我每天会列‘待办清单’,把‘学习、比赛、班级事务’分优先级,比如上课和作业是‘紧急重要’的,要先完成;比赛准备是‘重要不紧急’的,每天安排1-2小时推进。课堂上专心投入,力求当堂消化;处理班级事务时,讲求效率和方法,充分调动班委和同学们的积极性;备赛时,团队成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分工明确,严格设定时间和阶段性目标。”他坦言,正是这种多任务处理的锻炼,让他的时间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从初入思源到硕果累累,杨宇航对梦想的执着始终如一,步履不停。他不仅实现了个人成长的蜕变,也是同学们心中的榜样,他更是以实际行动,持续地鼓舞、引领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正如王锦教授所言:“杨宇航是一个目标明确、规划清晰,行事沉稳且执行力强的学生。他注重团队协作,善于通过精准分工、互相补位凝聚团队力量,不仅实现了个人从‘只会背理论’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跨越,也推动了团队从‘单打独斗’到‘专业优势互补’的蜕变。他乐于分享经验、鼓励学弟学妹在不断尝试中找准方向、在努力中收获成长,依靠努力收获成果、借助合作成就彼此,是深受大家喜爱的青春榜样。”

杨宇航参加西安思源学院联合西安市灞桥区人社局举办的第二届“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活动
除了比赛,借助学校的平台,杨宇航也收获了许多其他成长。课余时间,他定期参加、组织社团活动,在周末投入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积极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等活动。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假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他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反哺家乡,通过在课堂和竞赛中学到的营销策略为家乡农产品销售设计电商营销方案,他一边为大家培训直播技巧,一边帮助大家搭建线上商城,进行电商推广,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他说:“当我们在课堂上学的营销策略、物流管理、数据分析等专业知识能够融于实践,帮助大家打开销路,将农产品卖得更好、更远时,那种喜悦和成就是无与伦比的。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知识是有力量的,学习也是有价值的。”杨宇航的眼中闪烁着思源学子的担当与热忱,正是这份赤诚,让他实现了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双重收获,也展现了思源学子特有的精神厚度。
在思源,杨宇航的故事不是偶然,像他这样的学子还有很多。他们在课堂上汲取知识,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在实践中回馈社会,而这背后,是思源“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是“硬件+软件”的全方位支撑,是老师们“手把手”的悉心指导。
从设计“理论+实践”的课程体系到搭建“校级-省级-国家级”的赛事阶梯和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团队;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到支持学生用所学专业知识反哺社会,思源学院用实际行动为学子们搭建了“成长的舞台”,让“梦想”的种子在思源生根发芽。
在采访最后,杨宇航由衷地说:“我真的很感谢思源,这里不仅教给了我知识,更给了我成长的底气。”这份感恩,不仅是一位学子的心声,更是思源“育人为本”理念的生动写照。而在思源,还会有更多像杨宇航一样的学子,带着学校的培养、老师的期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书写属于自己的璀璨青春。